成員介紹
實驗室主持人 | ||
姓名 | 吳育德 Yu-Te Wu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特聘教授兼研發長(2014/08~)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教授 |
|
學歷 |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士 (1988)| 美國匹茲堡大學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電機工程碩士(1992) 美國匹茲堡大學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電機工程博士(1997) |
|
研究領域 | 1.腦機介面 2.腦電波(EEG)、腦磁波(MEG)訊號分析與研究 3.腦部磁振影像、電腦斷層大腦影像研究 4.影像對位、新景合成 5.近紅外光系統之影像重建與軟體介面 |
實驗室共同主持人 | ||
姓名 | 王柏山 Po-Shan Wang | ![]() |
單位 |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 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2013/08~) |
|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碩士 私立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 |
|
研究領域 | 1.臨床醫學影像與訊號 |
實驗室共同主持人 | ||
姓名 | 盧家鋒 Chia-Feng Lu (個人履歷CV、研究成果說明) 個人網頁:http://cflu.lab.nycu.edu.tw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助理教授 (2013/08~) 國立陽明大學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2013/08~)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教學研究部聘兼助理研究員 (2014/01~)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腦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2013/01~2013/07) |
|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博士(2012)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學士(2006) |
|
研究領域 | 1.醫學影像處理(MR perfusion、DTI) 2.腦電波(EEG)訊號分析與研究 3.近紅外光系統(fNIRS)之影像重建與軟體介面 4.臨床神經與精神疾病研究 |
實驗室共同主持人 | ||
姓名 | 饒啟文 Chii-Wen Jao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助理教授 | |
學歷 | 國立中央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博士(2012) 私立輔仁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碩士(2004) 國立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碩士(1995) |
|
研究領域 | 1.醫學影像分析與研究 2.生醫訊號處理與分析 |
協同研究員 | ||
姓名 | 林故廷 Guh-Tyng Lin | ![]() |
單位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汐止分局長 中央警察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法務部專家諮詢顧問 中華民國鑑識學會理事 |
|
學歷 | 中央警察大學 警政研究所 碩士(1996)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博士(2016) |
|
研究領域 | 1.測謊與行為科學、刑事鑑識與犯罪偵查、訪談技術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黃兆彣 Chao-Wen Huang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博士班 | |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碩士(2013)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學士(2011) |
|
研究領域 | 1.醫學影像處理 2.磁振影像分析 3.結構性、功能性磁振影像網路連結分析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賴碧儀 Pi-Yi Lai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博士班 | |
學歷 | 中央警察大學 鑑識科學系 碩士(2010) University of New Haven 鑑識科學系 碩士(2008) 國立臺灣大學 生化科技學系 學士(2004) |
|
研究領域 | 1.行為科學、圖像辨識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張佩嫈 Pei-Ying Chang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博士班 | |
學歷 | 國立中央警察大學 刑事系學士(2012) | |
研究領域 | 1.腦與行為科學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蕭仲廷 Chung-Ting Hsiao | ![]() |
單位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 | |
學歷 | 中央警察大學 鑑識科學學系 學士(2003) 中央警察大學 刑事警察學系 碩士(2009) |
|
研究領域 | 1.刑事鑑識、影像處理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林思妤 Szu-Yu Lin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博士班 | |
學歷 |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學士(2014)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碩士(2016) |
|
研究領域 | 1.腦電波訊號分析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洪佳聖 Jia-Sheng Hong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博士班 | |
學歷 | 私立中國醫藥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學士(2015)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碩士(2017) |
|
研究領域 | 1.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 2.醫學影像處理 3.數位減贅血管攝影 4.磁振指紋造影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黃梓軒 Tzu-Hsuan Huang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博士班 | |
學歷 |
國立清華大學 物理學系光電物理組 學士(2012) |
|
研究領域 | 1.腦電波訊號分析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林駿亦Chun-Yi Lin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博士班 | |
學歷 |
私立輔仁大學 物理系物理組 學士(2017) |
|
研究領域 | 1.腦機介面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李唯愷 Wei-Kai Lee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博士班 | |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學士 (2018) | |
研究領域 | 1.腦部磁振影像研究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陳永霖 Yung-Lin Chen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博士班 | |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 生命科學系技基因體科學研究所 學士(2017) | |
研究領域 | 1.磁振影像處理分析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高子凱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博士班 | |
學歷 | ||
研究領域 | 1. |
博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邱華彥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博士班 | |
學歷 | ||
研究領域 | 1. |
碩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呂函玫 Han-Mei Lu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碩士班 | |
學歷 | 私立輔仁大學 物理系物理組 學士 (2018) | |
研究領域 | 1.腦機介面 2.腦電波(EEG)、訊號分析與研究 |
碩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林柏亨 Po-Heng Lin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碩士班 | |
學歷 | 國立中央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學士(2018) | |
研究領域 | 1.機器學習 2.深度學習 |
碩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尤甚凱 Shen-Kai You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碩士班 | |
學歷 | 國立台北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學士 (2019) | |
研究領域 | 1.磁振影像處理分析 |
碩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楊蕥瑄 YA-XUAN YANG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碩士班 | |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工學學系 學士 (2020) | |
研究領域 | 1.醫學影像分析與研究 |
碩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林宜謙 Yi-Chian Lin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碩士班 | |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工程系學士(2020) | |
研究領域 | 1.EEG腦機介面 2.AI輔助診斷於醫療影像 |
碩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許桓瑜 HUAN-YU HSU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碩士班 | |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系 | |
研究領域 | 1.視網膜OCT 軟體分析 2.心臟CT 影像分析 |
碩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吳冠廷 Kuan-Ting Wu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碩士班 | |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系 | |
研究領域 | 1. |
碩士班研究生 | ||
姓名 | 王廷瑋 Ting Wei Wang | ![]() |
單位 | 國立陽明大學 生醫光電研究所 碩士班 | |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系學士 | |
研究領域 | 1. 生醫影像分析 |
實驗室畢業學生名單
畢業年份 | 學位 | 姓名 | 論文名稱 |
2007 | 博士 | 周妍君 | Tissue Classification from Brain Perfusion MR Images Using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Initialized by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on Whitened Data |
2008 | 博士 | 洪至懿 | Blind Separation of EEG and Applications |
2010 | 博士 | 陳張宗榮 | (共同指導)使用碎形維度分析於胎兒之磁振影像大腦皮質表面的複雜度量測 |
2011 | 博士 | 胡慧心 |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Developing Human Fetal Brains |
2012 | 博士 | 廖元麟 | (共同指導)以三維多重網格法之可形變表面模型結合影像對位重建顱骨缺損 |
2012 | 博士 | 饒啟文 | (共同指導)應用碎形維度及腦廻指數分析法量化小腦萎縮之研究:以小腦型多重系統萎縮症為例 |
2012 | 博士 | 盧家鋒 | Cerebellar White Matter Degeneration Altered Brain Network Organization and Cortical Morphology in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of the Cerebellar Type |
2014 | 博士 | 滕 欣 |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lterations in the Anterior Limbic Network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 Expression and Hereditary Bipolar Disorder |
2015 | 博士 | 王姿勻 | Assessing Structural Alterations in Spinocerebellar Ataxias Using Fractal Dimension Analysis and Modular Analysis from Magnetic Resonance Brain Images |
2016 | 博士 | 賴建翰 |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alysi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Validation of Fronto-Limbic Theory |
2016 | 博士 | 陳永介 |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of the anterior thalamic nucleus: validating the role of Papez circuit in clinical memory performance within 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disease model |
2016 | 博士 | 林故廷 | Assessing Polygraph Validity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ederal Zone Comparison Technique |
2017 | 博士 | 黃上然 | A Correlational Analysis of the MR Brain Images and Genomic Features in 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 |
2018 | 博士 | 陳可恭 |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4D DSA: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Treatment Planning and Carotid Artery Blood Flow Field Estimation |
2001 | 碩士 | 鄭梅君 | (共同指導)利用獨立成分分析法探討珠心算腦功能磁振造影特徵之研究 |
2001 | 碩士 | 林巧苑 | (共同指導)獨立成分分析法應用於磁振腦血流灌注研究之評估 |
2003 | 碩士 | 洪至懿 | Feature Extra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magery Beta-band Post-movement Rebound in Finger Lifting Task |
2003 | 碩士 | 劉咏龍 | (共同指導)適應性視覺伺服控制之機械手臂應用 |
2006 | 碩士 | 鄭州閔 | (共同指導)相機導向之磁振造影與腦磁波圖對位系統的發展 |
2007 | 碩士 | 郭鴻均 | 台灣人大腦模板之建立與應用 |
2008 | 碩士 | 闕迪斌 | 以局部閥值法分離電腦斷層血管影像中之頭骨及顯示技術開發 |
2008 | 碩士 | 毛衛中 | (共同指導)以核醫藥物99mTC ECD探討憂鬱症患者之腦功能 |
2008 | 碩士 | 王柏山 | 以碎形維度分析定量多系統萎縮症(MSA-C)的小腦形態改變 |
2009 | 碩士 | 余 彥 | 工作記憶的認知操弄迴路與其面對認知負荷之效應:針對健康受試者及躁鬱症疾患之大腦區域有效連結性探討 |
2009 | 碩士 | 曾柏蓉 | 利用交互信息法進行手臂上抬之腦電波訊號辨識 |
2009 | 碩士 | 黃上然 | 利用最大期望值演算法分類內頸動脈狹窄病人 腦血流灌注磁振影像之不同組織區域 |
2009 | 碩士 | 林良達 | 發展腦電波辨識左右手上抬運動之即時系統 |
2010 | 碩士 | 賴建瀚 | 發性重度憂鬱症合併恐慌症之前驅腦結構分析 |
2010 | 碩士 | 李曉茜 | 休息狀態及工作記憶狀態之間功能性連結的重整 |
2011 | 碩士 | 葉蒨霖 | 利用神經纖維連結分布觀察性別於左右半腦的結構差異 |
2012 | 碩士 | 方雯靖 | 功能性磁振造影在神經行銷學上的應用:以觀看電影預告片為例 |
2012 | 碩士 | 蔡肇文 | 觀看電影預告片之腦電波訊號反應 |
2013 | 碩士 | 黃兆彣 | 慢性腎臟病對大腦皮質型態與全腦網路結構的影響 |
2013 | 碩士 | 楊岱群 | 不同神經退化性疾病之腦電波特徵 |
2014 | 碩士 | 王偉任 | 大腦皮質形態與全腦網路在男性不同年齡層之變化 |
2016 | 碩士 | 林 易 | 大腦皮質形態與功能性網路在女性不同年齡之變化 |
2016 | 碩士 | 黃梓軒 | 即時腦波分析及應用控制 |
2016 | 碩士 | 林思妤 | 腦電波訊號在不同強度飛輪車持續運動中之變化 |
2017 | 碩士 | 段建安 | 利用結構性與擴散張量磁振造影探討在多系統萎縮症患者及小腦脊髓萎縮症患者之差異 |
2018 | 碩士 | 曾敬婷 | 年輕族群與老年族群在飛輪車運動時生理訊號的差異 |
2018 | 碩士 | 高子凱 | 初發未服藥之憂鬱症患者海馬迴體積與血清素轉運體之關係 |
2019 | 碩士 | 陳永霖 | 偏頭痛磁振影像之多面向分析與機器學習 |
2019 | 碩士 | 蔡昇珈 | 想像運動腦電波之一維即時游標控制 |
2020 | 博士 | 陳妍伶 | 運用神經造影與發炎激素預測雙極性情感性疾患之症狀及功能表現 |
2020 | 碩士 | 蕭淳 | 利用飛輪車運動探討常運動與不常運動年長者之電生理訊號差異 |
2020 | 碩士 | 張譽 | 透過多模式磁振影像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進行分類 |
2021 | 碩士 | 陳立和 | 使用不平衡之大腦磁振結構影像資料分類阿茲海默症與健康人以及輕度認知障礙與健康人 |